Collection: Tourbillon

以下資訊指供參考

  
 陀飛輪(法語:Tourbillon)是由法籍瑞士著名鐘錶大師亞伯拉罕·路易·布雷蓋,常稱寶璣(Abraham Louis Breguet)於1795年發明,是機械鐘錶機芯中的一個裝置。 陀飛輪裝置的設計本身是用於懷表之上,因為懷表垂直的放在口袋中,或掛在頸上時,地心引力會影響擺輪搖擺速度,引致出現誤差。

   陀飛輪裝置的設計本身是於用懷表之上,因為懷表垂直的放在口袋中,或掛在頸上時,地心引力會影響擺輪搖擺速度,引致出現誤差。陀飛輪的原理基本上是把遊絲、叉式槓杆和擒縱系統設計在同一軸上運作,陀飛輪在運行時會不斷旋轉,以減少地心引力所做成的影響。


   當手錶被戴上時,很自然地,它會隨著佩戴者的動作而往不同的方向移動,例如上下倒轉、直立、平躺或側傾。即使在今天,令時計不論被放在任何位置都能保持其準確性,對鐘錶大師來說仍然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;而「陀飛輪」就是一種能夠有效解決這問題的裝置。一般搭配擒縱系統但沒有陀飛輪的時計,它的計時功能會受時計擺放的位置而影響,因為擺輪和遊絲會受地心吸力的影響向下「拉」,造成非常細微的扭曲,繼而影響了時計的精準度;鐘錶大師稱此問題為「位置性誤差」。
   擺輪受到驅動力量使遊絲受力壓縮、舒張,帶動擺輪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,這樣的旋轉週期會直接影響到腕錶走時的準確度。理論上,完成旋轉週期的時間愈短,也就是頻率越高,準確度就越高。而決定擺輪的慣性力矩以及擺輪的振幅週期的正是遊絲的活動長度,拉長遊絲會使擺輪慣性力矩變大,擺動的角度也越大,擺頻自然慢下來,反之縮短遊絲則會使擺輪加速。

  擺輪是一個機械零件的名稱。由會來回擺動的有軸臂的輪組成,內有螺旋狀遊絲。擺輪、遊絲等共同構成了機芯的調速器。對表的走時有決定性影響。 擺輪上連結的遊絲帶動它進行往返運動,將時間切割為完全相同的等分。每一回合往返運動 (所謂的滴-答) 稱為擺頻,1次擺頻細分為2次振頻。擺輪由一隻受輪輻支撐的環形主體 (凸輪) 組成。擺輪和遊絲是腕錶的調速機構。





陀飛輪的區別,它們在於:

1.最大區別是擺輪原理

一般機械錶遊絲擺輪是固定的,受一個方向的地心引力。

陀飛輪讓遊絲擺輪系統旋轉起來,從而平衡了地心引力,讓每個方位都受到地心引力。

2.外觀

一般機械錶的遊絲擺輪是固定在板橋上,擺輪做往復旋轉擺動。

陀飛輪不光擺輪做往復擺動,整個遊絲擺輪機構整體都在勻速旋轉。

3.精準度

一般機械錶都會有較大的走時誤差,同等品質下陀飛輪的走時誤差小於前者。

簡單來說,陀飛輪是一種特殊的擒縱結構(腕錶的調速裝置)它的作用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造成的機件誤差。而擺輪僅僅是受地心引力的方向進行調節。

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fashion/ogjxrq.html